很多人說起來智能家居都覺的比較新鮮,比如窗簾可以自動打開,可以一鍵設置睡眠模式、閱讀模式等等。說起來確實比較方便。
現在的智能家居現狀
智能家居在近幾年發展速度非常快,在經歷了由單品智能化向互動智能化的轉變后,在各大廠家層出不窮的新產品宣傳下,已經逐漸滲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中。
智能家居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現階段的智能家居總體概括功能大致包括:智能照明系統、電源控制系統、家庭背景音樂、家庭影院系統、安監系統、防盜系統、門窗控制、空調控制系統、花草自動澆灌、對講系統、智能家電、能源控管等方面。
伴隨著智能家居新功能的出現,智能家居由前期的可有可無逐漸轉變為家庭的必須配置。智能手機的普及為智能家居提供了極大便利,可操作性也由原來的室內有限布控擴展到無線網絡覆蓋的任何位置,為智能家居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科技發展是智能家居行業重要的驅動因素。而在核心技術發展暫緩的當下,各個品牌和廠家都在提供更低價、更多附加功能的智能家居產品,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。但科技仍然是智能家居產品的核心競爭力,也是對消費者最重要的營銷賣點。聰明的廠家應當繼續加大或者保持對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。
全屋智能包含哪些
廣義的全屋智能包含:智能電器、智能家具、智能家居等三個類別。
智能電器:包含所有后裝(房子上下顛倒之后,不會脫落的產品)的家電產品,包括傳統白電(節省時間的產品)、黑電(占用時間的產品)、清潔電器、生活電器、小家電等產品。該品類產品相對來說,客戶認知度高、品牌和市場比較成熟,同時各個品牌也在利用自身品牌、渠道優勢不斷蠶食周邊品類的份額,競爭比較激烈。同時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升級,部分新家電的興起(掃地機、凈水器、凈化器),培養了一批創業公司。
智能家具:全屋定制以及其他相關的家具、建材的智能化處理,可以提升操控體驗,提升空間的利用效率。如床、桌、沙發、衣柜、鞋柜、臺面、電視墻、窗戶等產品,通過增加傳感器、運動機構等提供智能化的體驗。目前床、桌、沙發等相對獨立的家具產品智能化已經取得了部分成果,其他產品智能化尚停留在驗證階段。
智能家居:在裝修階段需要前裝,且和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水、電、氣、暖等相關的產品,包括安放、照明、遮陽、環境等產品,該類產品屬于生活必須品,高頻使用場景,且成本可控、容易標準化、品牌意識弱、不易受到用戶個性化裝修的影響。根據奧維云網統計,2021年地產前裝新開盤項目配置智能家居套數27萬套左右,預計整體市場規模不足100萬套,考慮到地產端均價在3000元/套,C端均價在1.5-2萬元/套,折合整體市場規模預計100億左右。
智能家居現存的弊端
1、操作復雜
使用者操作時需要閱讀手冊實現家居控制,但閱讀說明的過程中無法掌握全部技巧,試想在使用智能家居產品時連普通的消費者都要琢磨半天,更別提這些消費者中使用的對象是老人、小孩,對于他們,家居控制操作似乎就更不容易了。操作復雜、安裝繁瑣、使用不便捷都是阻礙智能家居發展的“絆腳石”。
2、行業標準不統一
目前智能家居研發和生產的企業眾多,行業中不乏海爾、格力、華為、小米等知名品牌的參與,使得智能家居產品具備超前性和可塑性,詮釋了智能家居應有的內涵,全力打造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,使得人人可以過上“懶生活”。
家庭網絡系統方面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框架和標準,各個品牌的設備自成一派,各種產品難以互通互聯,使用者的智能家居系統出現問題,需要更換配件時,只能選擇開發商提供的同品牌產品,不能更換其他廠家的產品,這給用戶帶來了諸多不便,使得智能家居企業開發的產品和系統僅僅停留在體驗階段,無法實現產業化、規模化,整個行業也難以得到持續、健康的發展,嚴重限制了智能家居行業的壯大。
3、“缺芯”時代,升級優化難以繼續
智能系統隨著時間的更新換代,很有可能系統靈活性變遲鈍,導致用戶體驗不是很滿意。現全球市場芯片短缺,在全國缺芯的環境下,會不會造成智能家居系統大面積的卡頓等問題還是未知數。“缺芯”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導致的,從國際到國內,從產業鏈到內部元器件,使得“缺芯”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難題。
芯片是智能產品的核心零部件,特別是一些高度集成化的智能單品,它們對芯片的需求更高,缺貨會導致企業供應鏈延長,不利于企業進行產品迭代升級,最終影響智能家居企業在行業的發展進度。